为了全面推进我院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全院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院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管理效能,形成学院信息化办学特色,让师生享受信息化技术带来便利,打造“便利学习、优雅生活、愉快工作”的智慧校园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一、现状分析:
本校区是新建校区,占地500亩,建筑面积25.38万平方米,设计在校生规模12000人。2023年首次拟招收学生3000人,现有教师188人,学校有教学、办公和生活场所20栋,均已进行网络综合布线到各房间。
二、建设目标:
参照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与《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 》、《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我院信息化建设以前瞻性、适用性、易用性、高效性为指导思想,以成熟的硬件设备为基础、通用易用的软件系统作支撑,建成一个功能齐备、高度集成、深度融合、省内领先的综合性高校智慧校园系统,实现网络应用畅通无阻、行政办公简单易用、教学实训影音俱全、生活消费自助智能、后勤保卫安全可靠的“互联网+大学”的总体目标。
图1 智慧校园系统结构示意图
三、主要建设任务:
建设任务分为两期,第一期为基础应用层面,第二期为应用提升层面。
(一)基础应用建设
1.监控安防系统:重点区域、教室等安装不同类别摄像头,通过管理平台和设备实现监控、巡课、报警等功能。
1.1、 在围墙上安装警戒摄像头;
1.2、 在走廊、室外重点区域、部分办公室安装常规摄像头;
1.3、 在标准教室内安装多功能摄像头,实现行为分析、自动考勤、巡课等;
1.4、 在门卫室、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入口处安装体温检测摄像头;
1.5、 在各楼道口、交叉路口安装轨迹抓拍摄像头;
1.6、 在校门口及周边地区安装360度全景摄像头;
1.7、 监控录像的保存时间需根据应用等级设定,按要求至少保存1-3个月;
1.8、 部署监控平台软件,实现教学实训巡课、行政管理可视化考核等校务管理;
1.9、 在图书馆行政办公区建设一个信息化管理与指挥中心,安装监控墙及数据监测屏、全校广播播音设备;
1.10、 在校门入口安装车牌识别系统;
1.11、 在校门口保安室安装电视监控墙。
2.一卡通系统:通过校园实体卡或虚拟卡,实现校内消费、考勤、出入、智能设备登录等功能的身份识别和记录,并能实现数据共享。
2.1、 在校门口通道、学生寝室入口处安装门禁考勤系统,进行出入人员管控、教职工考勤、学生宿舍管理、家校管理;
2.2、 在食堂安装手机扫码支付消费系统和一卡通支付系统;
2.3、 在学生宿舍与教工宿舍安装智能水表、电表、空调,进行手机和一卡通自助消费;
2.4、 在标准教室、实训室安装智能电表,在每栋功能建筑内安装总控智能电表与水表,进行有效管控。
3.多媒体办公教学实训系统及网络中心机房:教室和实训室均进行多媒体建设,建立直播系统。
3.1、在标准教室及部分实训室内安装98寸电视及操作电脑;
图2 通用多媒体教室
3.2、每个院系建设一个录播直播室,并建立相关教师培训机制,实现公共课共享直播转播、课程录制;
3.3、各院系建设专用电脑机房、图书馆内建设公共考试专用机房、总院行管人员每人配备一台办公电脑。配备用于日常办公的打印机、复印机,用于移动办公与信息化维护的笔记本电脑,部署用于信息化存储与管理的文件服务器,部署用于信息化考试的考试服务器。
图3 机房示意图
3.4、在图书馆一楼建设中心机房与信息总控室,中心机房采用模块化建设,校内主要应用系统均能达到国家二级安全等级保护标准。
图4 模块化中心机房示意图
4.音响广播及电子屏系统:
4.1、在教学实训场地、校园公共区域安装数字广播;在门卫室、各二级学院、信息指挥中心设立播音点。
4.2、各栋建筑大厅安装电子屏,会议室及阶梯教室、报告厅、体育馆安装音响、灯光与Led电子屏。
图5 校园展板示意图
5.有线/无线网络与固定电话通讯系统:
5.1、在教学、办公场所、宿舍接入有线网络,每个房间至少3个信息点;
5.2、师生主要工作、学习、生活场所实现WiFi6全覆盖,确保每个教室、实训室支持至少60个设备有效接入WiFi网络,且下行速率不低于5M/台;
5.3、全校覆盖5G网络;
5.4、各栋一楼及走廊安装校园网络时钟系统,实现标准化考场时钟同步;
5.5、重点部门安装插卡式无线座机。
6.智慧校园软件系统:建设覆盖学院管理、教学、消费、自助等各方面的综合型应用系统,并实现统一登录、数据交换与共享,各应用软件应提供开放化接口,为大数据中台建设提供方便。
6.1、建立统一信息化标准: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应用系统标准、接口标准,为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供依据;
6.2、公共基础软件平台:全院统一部署类似“完美校园”的公共软件平台,进行公共信息管理、自动化办公、总院行政管理、全校资产管理、图书管理、全校智能消费管理、平安家校管理、教务与德育量化等常规管理;
6.3、二级学院根据自身需求,部署专用软件系统;
6.4、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部署政府指定的软件系统。
图6 主要应用系统
(二)应用系统提升
1.中心机房提质改造:主要为确保环境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
1.1、增加UPS容量,达到能有效支撑中心机房在断电情况下正常运行4个小时或以上的水平;
1.2、进行中心机房二级安全等保测评与整改,增加安全设备,通过等保验收;
1.3、建设数据的异地备份和云备份,能自动或手动进行数据和应用系统备份;
1.4、建设机房环境监控与报警系统,建设重要设备监控与报警装置;
1.5、建设机房电子监视屏;
2.应用系统安全:进行应用系统的安全等保测评。
2.1、财务服务器与应用电脑使用独立布线,服务器与校园网其它服务器(集群)物理隔离,增加手动切换开关,账务系统符合国家安全等保要求;
2.2、教务、学工、人事、科研、后勤等系统进行二级等保测评与整改;
2.3、网站系统进行二级等保测评与整改;
3.数据中台建设:建设数据中台,开展全域数据的采集、整理、归类、展示,开展数据交换、共享,辅助科学决策;
4.资源建设:以专业录播室采集教学视频为基础,建立以优秀教学视频为主体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储、点播、推广、展示、共享的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教学资源系统,为学院的教学、管理服务。
5.智能系统建设:建设自助缴费系统、自助打印服务系统、自助查询系统、智慧化环境数据采集系统等,为数据中台提供更全面的应用资源,为智慧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四、建设资金安排(第一期总投资约5500万元)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理事长任组长,校长和主管信息化建设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各职能处室主要负责人和二级学院院长为成员,统筹全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信息化建设进行决策。
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由信息中心主任兼任信息化办公室主任,负责设备技术参数制定、建设工作协调与监督、日常维护、信息技能培训、推广系统应用、网络安全等日常管理和应用。
2.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各项管理制度,收集整理成《岳阳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管理制度汇编》,并将各职能部门和个人在应用信息化进行教学、管理等进行专项考核。
3.加强技能培训
对全院师生员工开展信息化培训,学习应用系统使用方法、信息化教学方法、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等,让全员尽快适应学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加强资金管理
项目建设资金以学院自筹和争取企业投资相结合,建立项目建设资金专门帐户,做到专款专用,有专人管理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