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学校领导

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 筑牢立德树人根基


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3·18”重要讲话六周年和视察湖南第一师范一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第六次教研工作会议,专题学习重温《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重要讲话。

 

刘宇赤院长带领全体思政教师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讲座会上的讲话,从思政课程建设的意义、思政课老师队伍的基本要求、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和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等方面进行了深度解读阐释,他强调思政课教师要肩负“铸魂育人”的使命,争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先生”。

全体教师结合工作实际,在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改革、素质提升等方面,深入交流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


杨佩琼:通过重温“3·18”重要讲话精神,我将牢记新时代思政课的责任使命。在教学中,坚定政治立场,以深厚的家国情怀感染学生;创新教学思维,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让课堂生动有趣;拓宽视野,从国际国内、历史现实多维度分析问题;严格自律,做到言行一致;以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刘雯:作为思政专业的学生念本科和研究生时都学过这篇讲话。今天作为思政课教师再次学习,有了崭新的感悟。一方面,要关注国内外形势,将思政课内容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让学生了解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与使命;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学科前沿,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把丰富多元的知识融入课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匡飞艳: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是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养。思政课教师要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文化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和治理模式,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

刘欢:作为思政教师,我深感新时代课程改革责任重大。我认为当前课改应聚焦三个维度:教学内容上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学方法上推动“大思政课”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师资建设上培育“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

文阳辉: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思政课老师肩负的使命:一要坚守育人初心,将价值观塑造融入课堂教学;二要锤炼政治素养与思维创新能力,以“六点要求”为镜自我提升;三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研讨、实践探究增强课堂实效。未来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教学,用真理力量感召学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宋湘萍: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思政课教师指明了方向。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深入学习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其内涵,努力提升自身素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实践方式,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吴九海:再次重温“3·18”重要讲话精神,让我们更加明确了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在今后的思政教学中,我将时刻对标“六个要”和“八个相统一”,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用创新的思维、广阔的视野引导学生,努力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余敏:思政课程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同时,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的关键延伸,各类课程需挖掘蕴含的价值元素,激活课程思政新动能,方能实现价值引领全覆盖,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王文清: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元素是专业教育的“灵魂工程”。结合《幼儿美术》与《客源国概况》教学实践,有了更深的感悟:用“项目实践+文化体验”提升参与性、用“政策图解+热点创作”强化时代性、用“顺口溜+革命故事”增强趣味性,让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生根发芽。